什麼是早 C 晚 A?有什麼效果?

 

C 晚 A 是近年來越來越火熱的高效抗衰老保養方法,能同時達到改善皺紋、提升肌膚質感、修復肌膚和提亮膚色等效果。使用方法簡單明瞭,即白天使用含有維生素 C 或其衍生物的保養品,夜晚則使用含有維生素 A 的產品。這種組合能在 4-6 週有效逆轉肌膚自然老化和光老化的現象[1] 


 

維生素 C (Vitamin C),又稱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在人體中扮演重要角色,對膠原蛋白合成有影響,缺乏時可能引發壞血病,導致皮下和黏膜出血,血管傷口癒合困難,甚至可能導致痙攣和死亡。[2][3]

 

此外,維生素 C 對於皮膚具有強大的保護功效,在人體尤其分布在表皮及真皮層中。能刺激膠原蛋白合成、幫助皮膚修復,並有效防止紫外線造成的活性自由基對抗光老化。同時,它還能間接降低黑色素形成,達到美白效果。 [4][5][6] 因此在白天使用維生素 C 相關產品能更進一步提升防曬劑對皮膚的保護作用。


 

維生素 A (Vitamin A) 及相關衍伸物一般稱為類維生素 A (Retinoids),包括視黃酯( A 酯 Retinyl Palmitate)、視黃醇 (A 醇 Retinol)、視黃醛 (A 醛 Retinal)、視黃酸(A 酸 Retinoic acid) 及多種類胡蘿蔔素等。類維生素 A 對於正常胚胎發育和上皮分化至關重要。[7]

 

親脂性的類維生素 A 能良好滲透皮膚,在控制皮膚表面菌叢的應用上有一定的歷史。維生素 A 可以加速表皮細胞的更新、促進皮膚癒合和再生及降低真皮層中膠原蛋白酶的活性而達到減少膠原蛋白分解,這些作用都能使皮膚厚度增加、對抗皺紋產生和改善色素沉澱。另外也有研究顯示能抑制黑色素產生的效果。[8][9][10]

 

A 酯、A 醇、A 醛在人體內會轉換為 A 酸,維生素 A 的不同形式在使用上會有些許差異,例如 A 酯和 A 醇較溫和,適合初次使用者;而 A 酸則較強效刺激,需在專業指導下使用。[11]


 

總結來說,早 C 晚 A 是白天防護+夜間新生能夠全面提升肌膚的健康狀態,包括改善皺紋、提升肌膚質感、修復肌膚,並且有助於提亮膚色和減少黑色素形成,為肌膚帶來全面的保護和修護效果。


 

基本使用順序:

白天:清潔-維生素C-(乳液/乳霜) - 防曬

晚上:清潔-維生素A-乳液/乳霜

實際使用頻率和步驟請參考各家詳細說明


 

小提醒

  • 初次使用建議先從低濃度開始建立皮膚耐受性,並暫停使用手邊所有酸類產品

  • 保養需持之以恆,配合皮膚更新週期 4-6 周開始見效[12]

  • A 醇不建議孕婦使用。口服 A 酸孕婦不能吃,因為會對胎兒骨骼造成影響。 外用 A 醇雖然還沒有人體相關的研究和案例,但保險起見孕婦不建議使用。

  • 酒糟肌或是有其他皮膚問題者建議先尋求醫師指示後再使用




 

參考資料

[1]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a Topically Applied Retinol-Vitamin C Combination. 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05;18, 81-87

[2] Ascorbic Acid Deficiency: A Case Report. Journal of Dentistry for Children 2011 ;78, 2, 115-119

[3]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Ascorbic Acid (Vitamin C) in Human Health – A Review. Pakistan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4; 3, 1, 5-13

[4]The Roles of Vitamin C in Skin Health. Nutrients 2017; 9, 866

[5] Topical ascorbic acid on photoaged skin. Clinical, topograph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evaluation: double-blind study vs. placebo.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03; 12, 237-244 

[6] Protective effect of pre-and post-vitamin C treatments on UVB-irradiation-induced skin damage. ScIentIFIc RepoRts 2018; 8, 16199

[7] Retinoic Acid Metabolism and Mechanism of Action: A Review. Current Drug Metabolism 2003; 4, 1, 1-10

[8] Retinoids in cosmeceuticals. Dermatologic Therapy, 2006; 19, 289-296

[9] Retinoids: active molecules influencing skin structure formation in cosmetic and dermatological treatments. Advances in Dermatology and Allergology 2019; 36, 4, 392-397

[10] Publishing IncRetinoid therapy of pigmentary disorders. Dermatologic Therapy, 2006; 19, 280-288

[11] Vitamin A Metabolism, Storage and Tissue Delivery Mechanisms. The Retinoids: Biology, Biochemistry, and Disease 2015; 1-34

[12] Improvement of Naturally Aged Skin With Vitamin A (Retinol). Arch Dermatol 2007; 143, 5, 606-612